桃源尽头笔架峰 告别“仙人洞”,我们离开狭窄的石门,顺着溪流旁边的石板路,向石门峡谷深处走去。这里一改石门的逼狭与拥挤,一下子显得豁然开朗起来。放眼望去,这绵延数里的石门峡谷内,桑麻垄耕,桃树成林,泉水涌流,叮咚作响,芳草萋萋,百花争艳,小桥流水,深幽静寂,俨然是一片世外桃源。 沿着一条蜿蜒的石板路,我们行进在一片桃树林中。时序盛夏,桃红已谢。少了桃花似雨,纷纷扬扬,落英缤纷;少了片片飘飘而来的绕指柔情;少了桃花春水的万千旖旎。但浓绿的桃叶中分明缀满了一颗颗鲜艳的红桃,分明是一场夏日仙果的盛宴,惹得游人忍不住伸手摘下一个个鲜桃,放到嘴里细细品味。仿佛一下子沾染了仙气,一个个面色红润,神采奕奕。 “石门流水遍桃花,我也曾到秦人家。不知何处得鸡豕,就中仍见繁桑麻。”看着这满眼的桃林,和枝头鲜艳的仙果,我禁不住思绪翩翩:想那阳春三月,踏足石门峡谷,放眼望去,“桃花源”遍野都是桃花的海洋。“桃花争开不待叶”,那些美到极致的朵朵桃花,惊艳了整个春天。“桃之夭夭,灼灼其华”,一场与桃花的邂逅,醉了多少春红。“桃花春色暖先开,明媚谁人不看来。”这些美到骨子里的桃花诗,是一场流年的相遇,穿越时空和尘埃,历久弥香。“群峭碧摩天,逍遥不记年。拨云寻古道,倚石听流泉。花暖青牛卧,松高白鹤眠。语来江色暮,独自下寒烟。”难怪诗仙李白酷爱这石门峡谷的桃花流水,把这里比作陶渊明笔下的“秦人家”。是啊,谁不愿爱上这片片桃花,趁着春光正好,徘徊在这神奇迷人的峡谷中,来找寻梦里的桃花源呢? 有人言之凿凿地说,这里就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。其实,真假与否并不重要,因为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片桃花源,又何必拘泥于某地呢? 桃林间,溪流的尽头是一个天然的水池,池水微漾,波光粼粼,清澈见底。水草依依,随水流起起伏伏,如飘动的绿丝绸。蓝天白云倒映其间,天光云影,相映生辉。水池对岸远远地是南北走向的三座山峰,南北山头略高,中间山头略低,远远看去,形同笔架,这就是著名的“笔架峰”。高高的山峰倒映在湖中,清晰可见,湖光山色,相生相依,仿佛这一汪碧湖就是那“笔架”间一支巨笔的洗墨池,让人不得不感叹这大自然的鬼斧神工。 桃林中的石板路拐了个弯,一路向南,继续向崇山峻岭深处延伸着。远方山峦如聚的地方就是横山的主峰了,我们从遐想中回过神来,迈开双脚向无限风光的险峰走去。
|